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毒胶囊毛利是普通胶囊1倍 长春安徽四川重灾区
来源:医药网发布时间:2012-04-23点击:2837次
生意社4月23日讯
一条往全国药厂运输“血液”的大动脉,最近戛然停止了流动。
“这条马路上开过的原来都是运着胶囊的车,这些车一没,路也显得冷清了”,儒岙镇的一家汽车配件行老板说道。
这个位于新昌县天姥山上的小镇,此番被央视曝光镇上部分胶囊加工厂以工业明胶代替食用、药用明胶,而使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后,瞬间引来全国的目光。
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儒岙,更不清楚全国的胶囊三颗中至少有一颗产自此地。事发之后,我们关心这些胶囊都运向了哪里,好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产业,它牵动着哪些利益体,也关心此后中国的胶囊产业会何去何从。
十年间,新昌胶囊厂面临
“第三次大整顿”
新昌县有43家胶囊加工厂,其中34家集中在“胶囊之乡”儒岙镇。此事曝光第二天,全县所有的胶囊厂都大门紧闭,停业整顿,接受药监局的抽样检测。“希望通过这次整顿,把不规范的工厂淘汰掉。长远来看对当地胶囊业的发展是一次机会。”当地政府人员向记者表示。
这样大规模的整顿,在新昌已有过两次。目前43家的格局也是整顿后的结果。
第一次整顿是在1990年,将手工作坊转向半自动化。那时候新昌胶囊占全国胶囊总量近60%,达到顶峰,全镇几乎家家都在做胶囊,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用手工操作。据一位当地人回忆,“那时候的胶囊,生产车间更不卫生,你看到了更不敢吃。”
2002年开始二次整顿,90%的企业遭洗牌。历时两年,该镇胶囊企业从整治前的327家,在2003年底锐减至30家。整顿原因在于,当时企业鱼龙混杂,不少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明胶,还发生过本地企业互相诋毁、竞相压价等短视行为。加上2001年12月新《药品管理法》颁布,对药品原材料的要求加严。促使政府下定决心整顿。
很多小规模的企业在此次整顿中合在一起,所以才会出现一家企业有十几个老板,从而导致经营无序的情况。
整顿后,市场份额从高峰的60%降到30%,当地政府表示“主要是三个原因:整顿把比较小的企业都淘汰掉了,提倡走高端路线,从跑量变成跑质。第二,目前市场上青岛、黄山一些大型的胶囊企业崛起,还在迅猛地抢占市场份额。第三,很多企业往‘实心胶囊’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延升产业链去做药,分流了一部分胶囊产量”。
前两次都是主动调整。而相隔十年,这第三次的整顿则显得更加被动。
“关门一天,这些企业的平均损失在36万到40万,订单延期交货要赔偿,工资可能要照发,一些厂家前期又投入不少资金更新设备,一些厂家可能会出现资金链紧张”。镇政府相关人士表示。
对于当地胶囊企业的格局来说,这将是一次力度更大、更彻底的洗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希望通过这次,加紧出台新的质量标准,淘汰一部分企业。”当地排名前五的益立胶囊,其总经理朱伟军表示“低价的胶囊压缩了我们的市场空间。并且上游药用骨胶的价格还在升。3年前转型开始做药,现在还在投入阶段,这一部分每年有亏。但我们的企业是禁得住检查的,不能一棒子把新昌的胶囊全部打死。”
“黑心胶囊”毛利率高出普通胶囊一倍,还原各方利益格局
此番“黑心胶囊”风波的核心问题在于胶囊中铬含量超过了《中国药典》2010年规定的2mg/kg,而铬含量的超标源于胶囊加工厂违规使用的工业明胶是由“蓝矾皮”加工所得。所谓的“蓝矾皮”是从鞣制后的皮革上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其中使用的铬鞣剂就含大量的重金属铬。
因此,“黑心胶囊”产业链的最上游即是皮革厂,皮革厂把废料出售给工业明胶厂。
据新成明胶负责销售的赵经理透露,“像这样的下脚料一般在300-500元/吨,而一般15吨到20吨可以制成1吨工业明胶,外加一些其他处理成本,1吨用于生产黑心胶囊的工业明胶的原材料成本在1.5万左右。”
按媒体之前的报道,这种被装入“白色蛇皮袋”的工业明胶售价在2万元/吨,像华星、卓康这样的不法胶囊加工厂,用这个价格进工业明胶充当药用明胶,卖出胶囊的价格在40至50元/万粒。
前述赵经理还补充道,“被媒体曝出的,比如江西龟峰明胶生产的,装在白袋中的工业明胶在外观和质量上比较接近食用明胶。所以价格上比一般工业明胶1万-1.3万/吨的价格更高。而像小作坊是无法生产像这样的明胶的,小作坊生产的工业明胶价格还要低,大概在8000元/吨左右。”
新昌天龙胶丸公司董事长王伟良称,平均1吨明胶可以生产900到1000粒胶囊。
换句话说,2万元的1吨工业明胶经过不法胶囊厂加工后可以卖到约4万元。最终,这些“黑心胶囊”会流入了像蜀中药业、长春海外、通化金马这样的药厂中。
在这几家药厂中,蜀中药业为几家胶囊厂负责人诟病最多。“蜀中卖的一些药的价格其他药厂根本生产不出。蜀中老板安好义的弟弟妹妹分别在山西、河南开厂直接把胶囊卖给公司”,一位胶囊厂负责人向记者指出了蜀中药业内所涉的裙带关系。
正规的空心胶囊产业链方面,胶囊厂选用的是食用和药用明胶。“生产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原料多用动物的骨头或皮,我们公司主要生产以骨头作为原料的骨胶。骨胶的原料在3000元/吨,一般8吨可以制成1吨明胶。食用明胶的价格较药用明胶的价格低,我们公司食用骨胶的价格在4万/吨,药用骨胶价格则在一般都在5万以上,高的有7万”,蚌埠丰原明胶的销售总监柳先生还向记者表示,“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不到30%,净利润较低,几乎是微利。
但这次风波对公司无疑是个利好,更多胶囊厂会用正规渠道的明胶,因为公司日后可能还会对产品提价。”
蚌埠丰原明胶公司是新昌天龙胶丸的主要明胶供应商。据王伟良表示,因胶囊的规格不同,天龙空心胶囊的保本价大概平均在100元/万粒。记者还从天龙胶丸的财务人事处了解到,公司的产品毛利率在30%以下,净利润一般在6%左右。
新昌县儒岙镇上另一家规模较大的胶囊厂,益立胶囊的总经理朱军伟也向记者透露,“益立销售的空心胶囊平均价格在95元/万粒,明胶原材料粒最便宜是4.6万/吨,最贵的从法国罗赛洛购买的则要7.2万/吨。2011年的销售额不到6000万,净利润200多万,净利润率4%左右。”
可见,“黑心胶囊”的加工厂是以原料成本的1倍销售空心胶囊,其毛利率考虑到一般企业17%增值税率的影响,可以达到50%,几乎是正常产品毛利率的两倍。
而另一方面,天龙胶丸和益立胶囊虽然是县内规模排名靠前公司,年产值都达到了6000万左右,净利润却偏低。县政府相关人士分析其原因为,“胶囊整个行业虽然规模虽大,但行业内公司非常多,鱼龙混杂、民营企业中几乎没有规模特别大的企业出现;可能是激烈的竞争挤压了行业利润”。
新昌县内胶囊厂与县政府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
天龙胶丸的王伟良除了任职该公司董事长外,还是当地胶囊协会的会长。同时,记者还在天龙胶丸厂的会议室内发现公司从2008年到2011年的纳税表彰记录,4年公司的纳税总额在600万元以上。
从外界看来,这样的公司与政府的关系理应保持得比较融洽。而王伟良在谈及天龙发展历程中却表示,“天龙在几年前曾从外国引进一批生产线设备,导致了当年的亏损,而公司长期以来都是盈利的状态。但县政府方面却在那时没有表示出适当的关爱”。
此外,王伟良对此次胶囊风波爆发后县政府没有尽力捍卫县内胶囊业应有的利益似乎也有些微词,“把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停产是应该的,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不应该如此严厉的干预。企业在监管下都会自己衡量,敢于继续生产的企业自然没什么问题”。
祸起股东合伙制,“黑榜名单”或不止4家
目前曝出的四家企业,都属于合伙经营形式,管理上的混乱这是出现“黑心胶囊”违规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卓康的股东就有十几人,这些股东都管理着自己的几条生产线。这种方式类似家庭式管理,自家管自家的车间,生产和销售互相之间都没太大关系。”儒岙镇政府相关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到,当地几家年产量和规模最大的胶囊厂都是负责人占有了公司100%的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构无疑是给了厂负责人的最大的决定权,优势在于负责人会更重视公司长期的利益而非短期的蝇头小利。
据称,此次并不是儒岙镇首次涉及“黑心胶囊”问题,几年也有过一次传言,只是力度不像这次那么大。记者在询问了十多名当地居民后,大部分表示并不知情,仅有2位居民称似乎有印象。
一位朋友在华光胶囊厂担任机修工的当地茶叶商称,“可能是两三年前,朋友说道过有少数胶囊厂会用质量较差的原料生产胶囊,这些劣质胶囊会卖给一些小药厂。”
同时,几位当地知名胶囊厂的负责人也表示,对于有些厂商售出的空心胶囊价格非常低“或多或少有所听闻”。
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胶囊厂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时间比较久了,具体从哪一年开始我记不清了。”“就像吸毒一样,有的企业吸了一次就戒不掉了,行业潜规则就出来了。”
除了合伙制经营混乱,监管不到位,存在“黑心胶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上游有需求。
“这些情况我们以前都有听闻的。有人买,有这个市场,才会有人卖嘛。”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觉得首先还要从源头来控制。修正药业、长春海外制药这样的企业,我们老早说要出问题。像安徽的一些公司,还有四川蜀中这类,这些年一律降低成本,抢市场。”
目前,各批次样品还在逐步送检中,是否还有除这四家以外的违规厂家存在,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