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胶囊之乡”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全停业整顿
来源:医药网发布时间:2012-04-18点击:3314次
生意社4月18日讯
中国胶囊之乡”的牌子十分醒目地耸立在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一路口
昨天,记者看到儒岙镇上的大部分胶囊批发店都已经关门
“中国胶囊之乡”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前天起全部停业整顿。一胶囊厂老板说——
“几粒老鼠屎坏了我们一锅粥”
特派记者曹刚前天,央视曝光浙江新昌部分企业用铬超标工业明胶当原料,生产空心胶囊,并已流入药品市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昨天下午驱车4小时,来到新昌县儒岙镇。
在全县16个乡镇中,儒岙经济实力稳居前三,是浙江首批省级中心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拜一颗小小的胶囊所赐。
这里有“中国胶囊之乡”之称,是国内最大的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基地,空心胶囊产量占全国的40%。然而,当地人赖以自豪的支柱产业,如今却戴上了“毒帽子”。
小作坊合并成“大企业”
在儒岙镇,生产空心胶囊已有近一甲子历史。上世纪50年代,浙江第一家胶丸企业——儒岙胶丸厂就诞生于此。新出版的儒岙镇宣传册上写道:“1953年,儒岙人潘光明凭借从美国学到的技术,研制生产出浙江省第一粒空心胶囊……发展至今,全镇年产超过1200亿粒,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二。”
改革开放后,空心胶囊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除一些生产企业外,还有不少家庭式作坊。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手工制造。空心胶囊逐渐成为儒岙镇的支柱产业。但企业规模各异,鱼龙混杂。新昌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王勇介绍,数量最多时,全镇有300多家胶囊生产厂。
因缺乏技术研发力量,不少小作坊只能一味降低生产成本,导致恶性竞争频现,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暗暗滋生。政府部门虽多次整治,仍无法完全杜绝。“近年来,300多家企业不断合并重组,缩减到了现在的43家。”王勇说。
昨天,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了同一个信息——卓康胶囊有限公司和华星胶丸厂等已被查处的违规企业,都采用“股东合作制”。
这种合作方式在儒岙镇上颇为常见。看似规模较大,有20多条生产线,日产几千万粒空心胶囊。其实属于“伪大企业”,由多家作坊式企业合并而成。一人承包厂房,对外担任法人代表,下设各条生产线,由不同股东出资,每天生产出的胶囊也由这些股东负责。
多头管理,给违法行为提供了长期生存的土壤。
无良企业殃及守信企业
新昌县公安局负责人透露,儒岙镇有4家企业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已被紧急查封,涉案人员22名,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儒岙镇现有43家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前天起全部停业整顿。“所有企业的胶囊样品都已送去浙江省专业检测部门。”王勇介绍,“检测可能还需几天时间,等结果出来后,依法处理有问题的企业和责任人,合格企业将及时恢复生产。”
不过,这几天等待,对有些人太漫长。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镇内多家胶囊企业,全部空空如也。几经辗转,联系到一家企业负责人黄平(化名),他所在企业的规模在全镇名列前茅。“太烦了,那几粒老鼠屎坏了我们一锅粥。”一见面,他便直呼“倒霉”。“我们厂成立20多年,向来规规矩矩,最重视原料质量,这是企业基本信誉。”他理解“一刀切”的停业整顿措施,“我一点不担心送检产品超标,最好明天就出结果,早点复工。”
黄平坦言,停工一天,损失不小。“根据胶囊制作特点,机器一般都会24小时开工。”他介绍,一条生产线日产至少150万粒胶囊,全厂24条生产线,每天总产量近4000万粒。“以1万粒100元的批发价计算,一天就损失三四十万元。”
他强调说,胶囊是药品辅料,用来治病救人的,生产加工环境必须卫生。
据央视报道,在一些违规企业,人员未经消毒便随意出入生产车间;工人挑拣整理时,直接用手接触胶囊;掉在地上的破损胶囊被捡起来,连同胶囊废料一起回收使用。
“的确有企业这么干,但我们厂绝对没有。”黄平称,厂里配备了无菌标准车间,相关人员必须全副武装,全身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条例也制定得很严格。
造假赚昧心钱走不远
黄平的这种说法,得到了胶囊模具生产商王伯良的证实。“我多次去他们企业谈业务,从来没机会走进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进车间之前,都裹得严严实实,好像非典时期的医务人员。另外,厂里确实很干净,和新闻里的违规小厂不能比。”
王伯良专做胶囊模具生意,是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前天看到报道后,他眼前一亮,立刻去订做了3条横幅,从新昌县城驱车20多公里,到儒岙镇,将横幅高高挂在3个主要路口,宣传自家模具。
横幅前几个字最吸引眼球——不含重金属、环保。
“传统胶囊模具,用的都是铜质镀铬材料,使用一年后必须更换,否则重金属可能脱落并渗入胶囊,有一定安全隐患。”王伯良介绍,“我们改用铝合金镀陶瓷,不含重金属,已获专利。”他坦言,模具只能从外部杜绝铬污染,如果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料时不把关,胶囊仍会出现铬超标。
包括黄平在内,王伯良目前和儒岙镇上规模最大的几家胶囊生产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他与几家违规企业也接触过,其中有人曾表达订货意向,却遭他拒绝。“我觉得他们资金链有问题,既想换新模具,又拿不出足够资金,所以打算赊账,先试用再付钱。”王伯良透露,环保模具需投入较高成本,换一条生产线就要花20多万元。“几家大企业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比较讲究信誉,每次都会先付清货款。”
王伯良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越是经营规范、重视投入的企业,效益越好。“只靠弄虚作假,贪图眼前利益的厂家,其实赚不到钱,也走不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