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医药观察家报》梓橦宫药业品牌系列报道-【传奇人生】唐铣博士的人生密码
来源:医药观察家发布时间:2016-09-27点击:4254次
梓橦宫药业品牌系列报道-《【传奇人生】唐铣博士的人生密码》,于2016年9月26日在《医药观察家报》出版。
梓橦宫品牌故事
从表面上很难判断唐铣。
在他的传奇人生中,生于困难年代、长于文革时期、赢在国家高考,尔后经历了渴望求知报国到出国留学科学家梦断,从海南淘金的商业启蒙到上海大展拳脚登上职业生涯的顶峰;从抛家舍业、白手起家,到带领团队创造出四川乃至全国领先的梓橦宫品牌和数亿元的业绩。
作为一个无显赫家庭背景支撑的人,唐铣能屡次克服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逆境,达成如今人生、事业之高度和成就,不难看出唐铣兼备一种中国传统式的高情商和有坎坷有传奇,不断奋斗的人生个性。
要解读唐铣传奇的人生密码,不能一味以仰望的姿态去惊羡他的光鲜,更应该去感知和读懂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迷茫中如何选择和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困境中如何磨炼和提升自己、追求中如何整合人生资源为社会和自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璀璨故事。
当记者聆听唐铣荣辱不惊、侃侃而谈地讲述过去的故事时,他已经坐在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宽敞和独具格调的新办公室里,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况味。
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痛苦成为缠绕唐铣家不散的阴霾。
对于如今已功成名就的唐铣,讲起那段童年的苦难经历,理所当然会被解读为企业家奋发向上成功创业的花絮。
但是,政治痛苦对于当年的唐铣、以及他的父母、三兄弟姐妹来说,意味着困厄、煎熬、羞耻,甚至屈辱。由于父亲是走资派,带着高帽子游行、挨批斗、受歧视,接踵而来的贫穷、苦难给唐铣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伤害。
当年的苦难少年,与当下上市公司梓橦宫药业董事长,中间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被唐铣以一路狂奔的强者姿态碾压。
唐铣,祖籍重庆潼南县,杨尚昆的故乡,出生于观音故里四川遂宁市。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员,耳濡目染,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书香世家家庭因素的影响,激发了他好强、永不服输的性格,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干出点名堂来。
少年时期,唐铣家境贫寒,长得很瘦小,常被人欺负,父亲让他跟一位乡村武师习武,整个小学中学阶段,他一边读书,一边习武。师父人很好,对他很严格,不但教他武术套路,更是滋养了他的武德,培养他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唐铣发奋图强,恢复高考后,他一直拼命地看书,读高中时,学校没有电,他便买来蜡烛照明,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第三年,唐铣如愿以偿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跨过人生命运的分水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说,当年参加高考就是为了实现人生追求和梦想。
唐铣的人生理想很清晰:大学、考研、出国、做科学家。
对他来说,改变命运,高考几乎是唯一出路。1979年,唐铣考上泸州医学院。据熟悉他的校友回忆,学生时代的唐铣给人的印象是年少老成、做事稳重,为人大度、能吃亏、有号召力,还是个意志很坚强的人。
唐铣的大学生活是单调的,但也是辉煌的。一个充满幻想和自由的年龄与暗自立下“出人头地”的誓言,“可以想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息怎样浸淫了一个孤独内省的年代”。
那时候的唐铣,年轻的生命背负着第一、奖学金、考研、出国留学的重负。他学习非常刻苦、看起书来经常废寝忘食,他每每能从400多名一年级学生中脱颖而出,综合成绩稳居前茅。同时,大一刚进校即被班主任指任为团支部书记,培养了他组织领导能力,1980年,他所在的班级是全校唯一获得全国优秀班级荣誉的集体。
其时,恰逢在“文革”后百废待兴,中断十几年之久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开始恢复,唐铣的目标很明确,一是考上研究生,二是争取留校。大学四年,他的成绩位居前茅,再加上作为少见的学生党员、团总支宣传委员身份,顺理成章地留校做了泸州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的心内科医生和助教。
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学做心内科医生,唐铣一共工作了四年(1983-1987),他深知要做一个好医生不容易,需要继续深造,在医学院做老师,更需要丰实的专业知识。那段时间,他一边主动承担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钻研,精心收集典型心脏病的心电图案例并编辑成册,供各科室参考,一边积极与学校沟通,申请出国留学进修。
当时唐铣的留学梦很强烈,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科学报国。但他的出国留学路,却一波三折,沧海桑田。
1984年,他成功地被学校选派到成都科技大学出国留学培训部专职学习一年英语,为出国做准备,1985年,他顺利取得了教育部公派美国留学一年人员的资格。在办理出国手续的过程中,唐铣遇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著名的班亭研究所(因发明胰岛素而著名)一位教授做学术报告,双方沟通交流后,教授主动邀请他去加拿大多伦多攻读博士。收到邀请函后,经思考权衡,他选择到教育部做出国变更。
1986年4月,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即将启程时,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挫折。由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和莫须有的理由被暂停出国,尽管后来他到处奔走申诉还了他一个公正的结果,但他的第一次出国梦却因突如其来的变故戛然而止。
一切明了,当唐铣收拾心情再次准备出国时,又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所困,他心力憔悴不得不选择放弃,又一次与出国机会擦肩而过。此时的他有点心灰意冷,觉得留在单位,出国梦肯定没有希望了。1987年,唐铣主动要求去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支边,几经周折之后,他到黑水县人民医院当了一名内科医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即他的校友兼挚友谢兆林,谢兆林时任黑水县人民医院院长。在这个气候恶劣、缺医少药的地方唐铣在此静默地工作了1年。
在黑水县,贫困农民们用淳朴的善良温暖了唐铣,他沸腾的血液也逐步平息,他学会了仁爱、忍让和宽容。回望过去两次出国留学梦碎的经历,如今的唐铣表现得十分轻松、豁达和睿智。“有些事情,只要经历了就是财富,即便有些残忍,但它教会你的东西,必然会以某种方式馈赠给你。”唐铣说道。
1988年,海南建省,轰动全国,无数带着梦想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往海南。
生存的压力以及不甘于平庸的冲动,成为唐铣停薪留职下海的原动力。当时“发财梦”如沸水中的气泡在无数人的脑子里咕噜咕噜地冒出,聪明的唐铣从政治风向转变中闻到了商机。
1988年12月,唐铣背起行囊,只身一人来到了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当时他女儿才刚刚满月。1989年,他接到了来自德国的一份出国留学邀约,再次让他升起了出国留学梦,但随之到来的64学潮,使得中德交流完全中断,唐铣的出国梦刚一升起瞬间破灭。
1989年,他回到海南省就职于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恰逢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因接待外宾需要招聘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精通外语的唐铣经过报名、考试、面试,很顺利地被录用了。1991年1月,唐铣被调入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做医师。
海南热带病防治研究所热带病防治研究代表中国顶尖的疟疾防治水平,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青蒿素项目大部分现场研究就是在海南完成的。作为研究所稀缺人才引进的唐铣,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工作如鱼得水,颇得领导赏识。他的工作职责是负责研究所所有的外事工作,以及申请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项目与经费申报。
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唐铣参与接待了60多批外国专家和团体的参观考察,成功向世卫组织争取到项目经费18万美金和两台公务车,这是海南省对外项目交流重大突破。唐铣也因此成为海南省卫生厅首席翻译,还参与国家、省外事活动的医学专业翻译。
在热带病防治研究所,他遇到了生命中又一个贵人,国家卫生部疟疾专家、研究所原副所长蔡贤铮教授。蔡教授非常欣赏唐铣,无论是前期的外事翻译,还是后来的办公室副主任,无论是刚进所时的住房分配,还是后来停薪留职的关照,都体现出二者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海南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爆起来,万众创业的激情再次在全国燃烧。受时任四川省教委副主任、泸州医学院原院长邀请,他在研究所停薪留职到了四川省教委在海南的窗口公司海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做项目开发部经理。按唐铣的话说,他真正的商业启蒙是从这次下海开始的。
唐铣的学习能力非常惊人,从未接触过生意的他,硬是拿着电大的教材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商业的基本理论,也在实践中培养出了他的商业人格:内心有原则,敬畏制度,坚守商业原则,社会价值观等等。
我们从一个企业家的现在出发,寻找他过去的故事来印证今天的成功,难免会有穿凿附会的感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唐铣是个天生的生意人,他的高情商决定了他最擅长的正是销售。他的精明和敏锐在他后来与银行合作炒地皮过程中的收放自如可以看出端倪。
1993年的海南房市,上演着“楼疯”的荒诞戏码。唐铣是房地产从疯狂到破灭的亲历者。3月,唐铣创办了海口富润得实业有限公司,任法人总经理,亦顺势做地产中介服务,凭借结识的银行资源,开始与银行合伙开发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好景不长,1993年6月,国家调控,银根紧缩,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泡沫不可承受之重。有的人跑了,有的人跳楼了。因为理性,因为“没有被贪婪破坏的智慧”,唐铣从1993年的海南房市破灭的泡沫里逃了出来。
他身上有种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精神,但他的敏锐,又让他每一步走得稳且恰到好处,同时他还兼具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信誉,项目果断出手后,他迅速把银行的钱全数归还。
1993年9月,正当唐铣不知所措,处于人生困境时,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点。
热带病防治研究所蔡贤铮所长给唐铣打电话,希望他回去,并承诺给他分房子,晋升主管医师,升职办公室副主任,及择机首选让他出国留学等等。
1994年9月,唐铣回到了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1996年6月16日,出国的事情落定,他的出国梦圆。唐铣被世界卫生组织派往菲律宾大学,攻读热带病公共卫生硕士。从1986年到1996年,这条路他整整走了十年。
回顾起海南的这段经历,唐铣感慨万千。其中有很多令他难忘的故事,有最基础的商业启蒙,有初试牛刀的项目运作,有恩师的鼓舞,但真正难忘的是蔡贤铮所长眼光胸怀、专业精神、尊重人才和人格魅力。这些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他。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中感到了满足,什么都在你的掌控之中,那么你已经在退步了,如果你还想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换环境。”某一天,唐铣走在马尼拉大街上读到报纸上的这段话,“这不正是在说自己吗?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一眼能看到未来的自己”。他反复问自己。
在菲律宾大学留学时期的唐铣,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着他的未来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菲律宾看到了关于中国生物工程产业领跑人陈章良教授实业报国的一篇报道,彻底坚定了他想换环境的想法。事实上,当时他已经收到了留校继续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
陈章良,1979年考上大学,1983年考取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研究生,学成回国。他是把生物高科技转化为事实生产力的先行者。最令同行们爱慕的是他兼具科学家和成功的企业老板双重身份。1992年侯云德院士、陈章良教授、潘爱华博士,三个基因工程领域的出色人物成就了一个中国基因工程产品——赛若金。相同的新三届大学生、相似的年龄、相似的医学科研经历让他燃起了心中的报国梦。
1997年,唐铣回到海南准备他的硕士论文,他再次与他的师兄兼挚友谢兆林相遇,早已下海的谢兆林其时任北大未名生物集团深圳科兴生物武汉办事处主任,即将升任公司总部销售经理。本着对陈章良董事长的仰慕和师兄百万年薪的刺激,唐铣萌发了下海卖药的想法。
准备论文、闲来无事,唐铣受师兄谢兆林之邀到武汉散心,但一下飞机就被谢以新主任的身份介绍给下属同事,三天后,唐铣到深圳见到了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科兴董事长的陈章良和总经理潘爱华博士。
当时,陈章良董事长在销售会议的举动和讲话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让所有的参会人员向一线销售人员鞠躬致敬,体现了公司对营销的重视;二是提出“研发生产人才,北大永远不缺,真正缺乏的是营销人才”。陈章良的这种营销观跟唐铣事后自我创业对营销重视的理念一脉相承。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997年11月,唐铣就任深圳科兴生物武汉办事处主任,12月返回菲律宾准备论文答辩,1998年4月,回武汉正式就职,开始主持办事处工作。主政武汉办事处的1年多时间里,唐铣业绩突出、成绩斐然,作为全国优秀办事处,他获得了红旗轿车的奖励,但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很大程度上那是师兄谢兆林及其武汉办团队奠定的基础。
在武汉,性格好强的唐铣显然没有找到存在感和优越感。他认为“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要想成功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下。他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1998年11月,唐铣离任深圳科兴武汉办事处主任,加盟了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任命为上海办事处经理。当时北大维信主导产品血脂康在上海未进医保,销售局面很难打开,公司前两任省区经理都以失败告终无功而返。此时很多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但唐铣却认为正是因为别人没有做成功,给了他机会,要证明自己,就要一切从头开始。
1998年11月,唐铣不顾劝阻,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上海,但他深知要实现突破,第一件大事就是进医保。于是他立下军令状,申言如果进不了医保,他就跳进黄浦江。如此置自己于绝地,是期待能绝地反击。
唐铣,破釜沉舟地在上海开始了他新的闯荡。放在更宏大的行业空间和时间范围来看,他仍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样本:到上海,他需要亲自跑遍无数个地方去租房子,去事无巨细组建团队,以前出入皆有红旗轿车接送,现在得用力蹬才能滚动的自行车,差异很大,但很畅快。
如此严苛的环境,多半是造就唐铣具有天生事业心的土壤。回顾这段经历,他坦言那份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正是奠定他立志把卖药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的决心。
四个月时间,要把新产品血脂康做进医保的确很难,难于上青天。但唐铣硬是凭着一颗真诚、坚毅、感恩的心,一步一步,费尽周折地做着专家们的产品推荐工作。如何把握政策的最新动态、如何了解专家们的习性爱好、如何做好礼节拜访的细节安排、如何用心制作特质温馨贺卡收获感动、如何以善巧的方式与人沟通……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份执着和坚持,唐铣奇迹般地收获了成功。期间得到了北京大学时任党委书记任彦申教授、副校长陈章良博士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北大未名集团时任总经理潘爱华博士和北大维信总经理段震文博士的信任和帮助;得到了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的鼎力相助;得到了中国首批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现在使用的“梓橦宫”就是由颜德馨教授提字的)、上海三百年中医世家传人张镜人教授和中国中西医结合首批院士沈自尹教授的推崇和帮助……
从1999年5月到2002年底,唐铣从零开始到开发了298家医院,全面打开上海市场,把血脂康做到调脂药市场占有率第一、数量和销售额第一,改变了默沙东的舒降之和施贵宝的普拉固占据调血脂市场用药半壁江山的局面,而且只用了三年半。毫无疑问,他创造了一个当之无愧的营销传奇。由于其突出的业绩和贡献,唐铣荣获2003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上海,唐铣实现了他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意志和高情商无疑是唐铣克服人生逆境的关键,最终为他出奇制胜提供了基础。在他看来,那段炼狱般疯癫的工作状态,考验了他的团队,收获了丰富的人生资源、形成了他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雏形,当然也实现了创业资金的原始积累。
期间,唐铣还完成了复旦大学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联办的DBA(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了更透彻的认知和感悟。
“他原本可以舒适地找一家大型企业,拿着数百万年薪,过着比较舒适的上层生活。”唐铣的妻子坦言。但很显然唐铣并没有按照所有人想象的路径去享受生活,而是抛家舍业,再次从零开始自主创业。
“人一旦知足,就容易形成惰性,毁灭自己。”唐铣坦言自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喜欢折腾,喜欢思考,也常居安思危。“职业经理人终会有天花板,必然受制于人,无法按自己的意志去大展拳脚。”唐铣这样解释着最初创业的原始动机。
谁拥有资源,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未来。唐铣深知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他的判断是自己擅长与人打交道,有胸怀,有魄力,有英雄主义情结,适合创业。
一旦有想法,他就雷厉风行行动起来。他立马做了一个项目建议书,希望赶在2004年GMP认证大限前,收购一家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以“整合人生资源,实现创业理想”为支撑,很快通过朋友圈众筹到创业资金1200万。
创立企业平台最初的设计只是“Let‘s play together”大家一起玩的意味,但真正做起企业来内涵要比想象的深奥的多。
从2003年创立四川梓橦宫,艰难创业,到2015年销售额近2个亿,纳税3000多万,成为内江市乃至四川省的标杆药企,完成新三板挂牌,唐铣用了13年。
创始人就是公司的基因,创始人的优点会成为公司的特点。在几乎所有梓橦宫人的眼中,唐铣是一个具有前瞻眼光、有胸怀、有格局、大公无私的人。表现在公司的管理上,梓橦宫的战略一直独树一帜,不盲从不激进,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
创立之初,无产品可卖,唐铣充分发挥营销优势,通过以贸养工为工业板块蜕变赢得了足够时间;精雕细琢,凭借胞磷胆碱钠片等优势产品,迅速打开市场;通过快速的战略手法,迅速完成产业链的综合布局,但工业刚刚实现盈亏平衡又力排众议果断将商业剥离,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举措让梓橦宫完美地实现了惊人一跳,完成新三板上市。
创业就是在黑暗中摸索一条道路,从过去来看,梓橦宫是成功的。但在唐铣看来,梓橦宫的绚丽序幕才刚刚拉开,未来将更加精彩。
2016,新的起点,唐铣和梓橦宫都在谋求更大自新和崛起。
唐铣,祖籍重庆潼南、生于四川遂宁,从小吃过很多苦,学成留校,立志成为科学家,却因故多次梦断,只身下海闯过海南,见证过房地产的疯狂,也静默做过几年研究所研究人员外事翻译,出国圆梦,却结缘销售,摸爬滚打分享过荣耀,也不断遭遇困惑,再到人生沉淀和厚积薄发,成为梓橦宫的掌舵者。这位出生60年代初的商界企业家精英,身上所表现出来面对艰难时的处变不惊和如儒者般的大智若愚,让人敬佩。
唐铣的身份变为四川梓橦宫董事长或许是个偶然,但从接盘巨额亏损的梓橦宫的那一天起,他就与梓橦宫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便抛家舍业从上海到内江白手起家创业,即便变卖房产给工人发工资,即便遭遇种种成长危机面临心灵崩溃,他始终是梓橦宫的精神领袖。有人说,唐铣是个奇迹,不可复制;也有人说,唐铣有超人的悟性,再加上远超一般人的坚韧和专注,终于成就了人生辉煌,也附带着将一家企业领到了新的巅峰。在笔者看来,唐铣有事业心、有眼光、有胆识魄力、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心胸阔达,外加他对整合人生资源的娴熟能力,决定了他无论是做销售,还是统帅全局,都能把事做成做好。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唐铣的人生一直在与时俱进,在面临人生际遇突变和角色转型的挑战时,他显露出兴奋和感受到压力,大胆而不冒险,稳健但不保守。唐铣无论是面对出国受阻、支边黑水、海南转折、上海背水一战,还是后来梓橦宫的大手笔的GMP改造、产品结构深谋远虑,收购兼并的果敢布局,都被他用平衡的内力和睿智发挥得恰到好处。更难得的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自始至终没有一丝肤浅的傲慢,有的只是平实与平和。
与唐铣面对面采访,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他大部分时候都在以波澜不惊方式和节奏在讲述他成长过程中那些艰难的人生故事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梓橦宫实践和商业体悟。他更多的话题也不是概念化教条式的商业理论,而是他过滤之后,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语言符号,附之以他深邃的理解,以最完美和柔和的方式把行业本质阐释得周全而生动。他对“马斯诺层级需求”理论发展,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诠释均有独到的见解。
在所有和他接触的人印象中,唐铣是一个执著的人,一个善于思考,且极富文化底蕴的人。一旦认定了的东西,唯一需要的就是坚守;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不喜欢煽情和被拔高。在浮躁的医药行业里,乃至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这样的企业家非常少见。
返回